地球科學教材教法教師研習

國小自然領域課程規劃多姿多采,除了生物、物理、化學、應用科學之外,還有地球科學之學習單元,如:高年級課程就有「地表的組成與改變」、「生物與環境」等單元,與鄉土周遭環境關係密切。因此,本學期普台課程研發中心特別規劃「認識埔里地層與岩石」之教師研習活動,讓教學老師能藉由實地觀察、解說與資料蒐集,能熟悉埔里地區擁有之地科教學資源,並能融入學習活動。

這次研習活動配合六年級教學進度,特別安排在9月24日舉行,由劉主任帶著自然課教學的老師們,實地至埔里附近幾個具代表性的岩層露頭進行實際觀察,諸如:赤崁台地礫石和沙土、紅土組成的礫石堆積地形,觀音山步道旁之砂頁岩層構造,水流東溪及玉門關之變質砂岩層。在半天的短短行程裡也觀察到:數百萬年來,台灣本島受到造山運動及板塊擠壓之因素,導致岩層有水平、傾斜與褶曲等不同排列之多變的地形地貌證據。

以學生學習方式而言,實地觀察、體驗比課堂內授課更易達到成效,今年暑期數理科學營4—6年級就安排學生到觀音山步道和獅子頭溪在活動中認識地層和岩石,博得學生良好的回饋。在本次研習活動進行中,也由數理營的老師分享實地教學作法和心得,讓參與的老師在教學相長中做經驗的交流,達到研習的目標。

地球科學教材教法教師研習活動剪影

行前老師們先認識台灣地質圖和台灣形成的年代與地質年代。

這座礫石堆積層可清楚辨認岩層構造排列方式及探討岩層的歷史。

參與的老師正在觀察前方水平排列的變質砂岩層。

劉主任介紹如何使用傾斜儀及說明傾斜儀功能。

老師隨時拍下岩石的斷面特徵。

觀音山步道是實地觀察傾斜岩層的好地方。

含有鐵質或其他礦物的砂岩氧化生銹而產生了色彩的變化。

砂、頁岩層受陸塊擠壓形成的褶曲地層。

兩位老師試著一片片剝開手中的頁岩。

國姓鄉的玉門關錯落許多雄偉溫潤的變質砂岩,形成美麗的景點。